媒体集萃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集萃 > 正文

【人民网】信阳师范学院 谱写立德树人新篇章推动人才培养高质量

时间:2021年06月25日 09:02 来源:本站编辑 作者:丁少锋 李东晓 阅读:

【人民网人民资讯】信阳师范学院 谱写立德树人新篇章推动人才培养高质量(2021年6月16日)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必须回答的根本问题。信阳师范学院位于大别山革命老区,是河南省重点建设的两所师范大学之一,一直是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重点发力,认清大势,把握趋势,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和方法,推出了“德育五个一工程”、“三全育人”共同体、“五位一体”红色育人模式、“讲价值观故事、实现青春梦想”等一大批思想政治工作品牌,进一步坚定了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水平师范大学的信心、决心和荣誉感、使命感,推动人才培养工作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奋力前行。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先后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和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0余项,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优秀等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应届毕业生深造率部分专业超过50%,有2位毕业生分获首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理科类、文科类一等奖,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本科组最高奖“高教社杯”,实现河南省零的突破。

强化组织领导 深化改革创新

实施思想政治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和专项考核机制,深化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和“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着力构建更富时代感实效性的综合育人体系,获批河南省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2次被评为“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作为唯一受邀高校参加全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工作培训班并作经验发言。

提高思想认识,树立问题导向,坚持两个责任保证。学校进一步明确党委负有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责任,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领导班子成员要自觉履行“一岗双责”,纪委切实履行监督责任。校党委及时召开专题学习会和党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把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结合起来,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进一步增强做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校党委主要领导和各分管领导深入全校20多个教学单位和职能部门,开展专题调研;多次专题听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辅导员队伍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汇报,研究制定并落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措施。

整合校内外资源,全方位构建“育人共同体”,推动“三全育人”工作改革与创新,切实提高高校育人质量和水平。一是推进育人体系改革。实施“课程思政”建设规划,发挥两类课程的育人功能。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强化管理育人职能。实行服务承诺制,增强服务育人效能。二是加强育人环节管理。实现立德树人目标,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发挥实践育人功能。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三是整合多种资源。发挥科研优势,强化科研育人工作。加强新媒体建设,推进网络育人工作。抓好省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单位建设,做好心理育人工作。四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整合社会资源,建立社会实践共同体,创新协同育人模式,适应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贯通“两个”课堂 筑牢思想阵地

实施课程思政建设工程,遴选示范项目22项,举办大奖赛,表彰优胜教师;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政课程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5门课程全部被评为河南省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课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C+等次,居全省高校第3位;1名教师参加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1名教师在首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中获奖。

思政课强起来,学生“增营养”。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切实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在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的基础上,增设了马克思主义学科博士点培育学科。同时,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等二级学科硕士点建设。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定期开展现场观摩教学等活动,综合运用讨论、答辩、演讲、辩论、参观、社会调查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目前,拥有思想政治教育国家级别特色专业和国家级别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有河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河南省统战理论研究基地等高层次研究平台。5门思想政治理论主干课程被评为省优秀课程,1门课程被评为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实施“德育五个一工程”,构建“一班、一校、一网、一刊、一团”五大平台。开办学生干部培训班,组织学生干部积极参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实践,带动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举办青年共产主义理论学校培训班,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育工程”,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理论骨干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创建景明网,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和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手段,打造“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目前,“德育五个一工程”已被打造成全员参与、全方位推进、全过程育人的立体化实践育人体系,成为省内外闻名的思想政治教育品牌。

突出价值引领 实施“灵魂工程”

学校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灵魂工程”,在4万多名师生中开展“讲价值观故事”教育活动1千多场次,中宣部宣教局、省委宣传部领导多次莅校观摩并给予高度评价,《中国教育报》头版深度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育人新模式获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开展人人讲故事活动,全校师生围绕“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2个主题词,利用课前十分钟、思政课堂、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平台,讲故事、谈认知,学楷模、树理想。同时,把具有代表性、生动感人的故事汇集到一起,成立“讲价值观故事”宣讲团,组织建校功勋、师德标兵、文明教师和大学生自强之星、校园明星、明星社长等到各学院巡回宣讲,畅谈亲身体会,分享人生感悟。为提高活动质量,提升活动层次,在全校开展演讲比赛、微课大赛和微电影大赛,累计开展讲故事比赛286场,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师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为共同心理遵循和价值追求。

用好“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占领网络阵地。主动适应网络新媒体和社会舆论环境的新变化,成立新媒体建设工作指导委员会,建立新媒体联盟,充分利用校园网、微博、微信、微博发布厅、新媒体联盟,精心打造思想交流阵地、特色服务阵地、活动组织阵地和价值引领阵地。探索“互联网+党建+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子,建强用好学校微博和微博矩阵,积极发挥谭山先锋号、微支部、党员e教室等微平台的作用,让大理论走进师生的“朋友圈”。寓教于“微”,把精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事编成微信、微博,剪辑制作成微课、微电影,走进思政课堂、走进社团、走进宿舍、走进社区,并利用校园网络、微信公众平台、手机短信、校园视频等广为传播,让师生随时随地接受教育和熏陶,增进价值认同,凝聚价值共识。

传承红色基因 厚植爱国情怀

学校将红色基因植入课堂教学和育人体系,与河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信阳市委共建河南省红色资源研究中心,对鄂豫皖根据地历史、红色人物、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等进行专题研究。深入推进红色文化研究,建立河南省红色资源研究中心;牵头成立大别山精神研究院,对大别山精神进行研究阐发和普及。

协调推进红色课程、红色科研、红色实践、红色文化、红色网络建设,构建了“五位一体”红色育人模式。一是打造红色课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红色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着力将红色基因有机融入思政课和其他课程,致力打造红色课堂。学校实施了思政课程改革创新工程,引导思政课教师主动把红色文化融入教学。二是开展红色科研。深入挖掘大别山革命历史,出版了《血染大别山》《吴焕先传》,大别山革命历史回忆资料丛编获批2019年度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宣传专项引导资金重点项目。三是注重红色实践。将红色实践纳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并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与红色教育相结合,通过开展直观生动、感染力强的红色教育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耳闻目睹、亲身经历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四是弘扬红色文化。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创作24个大别山革命英烈故事,举办“讲价值观故事、实现青春梦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英模系列故事汇,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传承红色基因。五是建设红色网络。创新红色教育传播手段,寓教于“网”,创建“红土地”红色文化资讯网,开辟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阵地,增强红色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擦亮红色网络品牌。